在生物質熔鋁爐的運行過程中,燃料燃燒產生的灰分、熔渣及鋁液氧化浮渣會不斷積累,不僅影響熱效率,還可能堵塞風道、腐蝕爐襯,甚至引發安全事故。因此,科學規范的清渣除灰作業是保障設備高效、安全、長壽命運行的關鍵環節。
一、安全操作規范
1.停爐降溫前提下作業:嚴禁在高溫熔煉狀態下強行清渣。應先停止給料,待爐溫降至600℃以下(理想為400℃以內),并確認無明火、無殘留可燃氣體后方可操作。建議使用便攜式氣體檢測儀監測CO、CH?等有害氣體濃度。
2.個人防護到位:操作人員必須穿戴阻燃工作服、耐高溫手套、防護面罩、防塵口罩及安全鞋,防止高溫灼傷、粉塵吸入及飛濺物傷害。
3.工具與方法合規:使用專用耐熱鋼耙、鏟或氣動清灰裝置,避免使用易產生火花的鐵錘猛擊爐墻,以防損壞耐火材料。清灰時應從上至下、由內向外有序進行,防止塌渣傷人。
4.通風與除塵同步:開啟爐體排煙風機或局部抽風系統,減少粉塵擴散;收集的灰渣應密閉轉運,避免二次揚塵。

二、清渣除灰周期建議
1.日常清灰:每班次結束前清理燃燒室底部積灰和煙道入口浮灰,防止堵塞一次風噴口。
2.定期清渣:根據燃料灰分含量(如秸稈顆粒灰分約5–10%),建議每3–5爐次或每周1–2次清理爐膛熔渣和鋁液表面浮渣。高灰分燃料或連續運行工況需適當縮短周期。
3.大修清渣:每運行500–800小時(約1–2個月),應停爐進行全面清渣,并檢查爐底、爐墻及煙道結渣情況,必要時修補耐火層。
此外,建立清渣記錄臺賬,包括時間、渣量、爐襯狀態等,有助于分析燃燒效率變化趨勢,優化燃料配比與運行參數。
總之,通過嚴格執行安全規程、合理設定清渣周期,不僅能延長生物質熔鋁爐使用壽命,還可提升熱效率10%以上,為綠色、安全、經濟的鋁加工生產提供堅實保障。